

那麽,問題來了,公元200年,曹丕稱帝之後,為何定都洛陽,而不是長安呢?到了公元211年,曹操和馬超又在關中一帶爆發了渭南之戰。從這一角度來看,曹丕定都洛陽,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,也即蜀漢和東吳都不能直接威脅…
到了春秋末期,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,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,成為魏國、韓國、趙國這三個諸侯國。一定程度上,魏國和趙國在三家分晉後,天然就擁有成為大國的基礎了。正是位於各個諸侯國之間,促使韓國的地理位置自然非…
不管怎麽樣,因為商鞅變法這一個功績,秦孝公就已經為秦滅六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非常明顯的是,秦孝文王在位三天,就去世了,是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國君。最後,秦莊襄王(前281年—前247年),又稱秦莊王,嬴姓…
對於漢獻帝劉協來說,在公元220年失去了皇帝的寶座,也即取而代之的魏文帝曹丕,封劉協為山陽公,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,建漢宗廟以奉漢祀。這些都是曹魏之外的力量,也即在曹魏的疆域內,漢室力量已經被曹操、曹…
對於鍾會來說,如果真的“心存魏室”,那麽,在淮南三叛的時候,鍾會就應該站到毌丘儉、諸葛誕,而不是幫助司馬懿家族消滅這些忠於曹魏的力量。況且,等到蜀漢滅亡後,鍾會才起兵造反,這顯然讓人難以將其叛亂的動機,和忠於…
因為在荊州牧劉表麾下沒能得到重用,甘寧於公元208年投奔孫權,成為東吳的一位降將。作為東吳降將,潘濬受到了孫權的信任和重用,這和傅士仁、糜芳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區別。對此,在筆者看來,在東吳的降將之中,潘濬的地位…
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,亦稱為關羽北伐、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,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,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,進攻曹魏占據的襄陽、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。對此,在筆者看來,在公元219年,關羽之所…
嘉平三年(公元251年),王淩見東吳在塗水有行動,於是上書請朝廷準許討伐東吳,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馬懿,此為王淩之叛。總的來說,在高平陵之變後,整個曹魏的大權就被司馬懿家族篡奪了,而就楚王曹彪等人的反抗,終究…
張郃的軍隊在東圍鹿角遭遇劉備的進攻而作戰不利,夏侯淵便派兵去救張郃,以至於跟隨夏侯淵在南圍鹿角的曹軍將士僅剩四百人,但這四百人都是曹軍精銳。對於魏延來說,顯然是在蜀漢後期才大放異彩的,這和關羽、張飛、趙雲、馬…
對於華歆來說,曾經是魏國這一封國的相國,也即相當於丞相一職。漢承秦製,依然設置相國、丞相,同時丞相依然是相國的副手,至漢哀帝元壽二年(公元前1年)改丞相為大司徒,這段時間有300多年,是曆史上丞相這一官職設置…
對於秦國來說,除了關中之外,還占據了今甘肅、四川、重慶等地,也即涼州、巴蜀、漢中等地,都被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占據了。就劉邦和秦國來說,前者雖然有項羽這一強敵,但是,劉邦可以先消滅其他諸侯,然後壯大實力後再和項羽…
也即盧植、皇甫嵩、朱儁,成為東漢派出對付黃巾軍的三位大將。對此,在筆者看來,因為皇甫嵩在公元195年就去世後,所以,後麵曹操、袁紹、袁術、呂布等諸侯的較量,皇甫嵩這位名將自然沒有參與其中。初平三年(192年)…
公元前286年,齊國吞並富有的宋國,而齊閔王則一度和秦昭襄王並稱為東西二帝,這體現出齊國在當時戰國七雄中的巔峰。就趙孝成王來說,和齊閔王、楚懷王、魏惠王一樣,堪稱戰國最敗家的四位君主,並且最終的結果都是秦國受…
對於晉文公來說,晉文公五年(前632年),晉國在城濮之戰以少勝多,大敗楚軍,並召集齊、宋等國於踐土會盟,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。對此,在筆者看來,齊僖公在位期間,可以說是把齊國周邊的諸侯國都教訓了一遍。和齊…
對此,在筆者看來,雖然公孫氏長期割據遼東,但是,在大部分時間內,公孫氏都是臣服於曹魏的。後遣使南通孫權,孫權立其為燕王,並遣甲士萬人攜珍寶前往遼東,公孫淵害怕魏國討伐,於是斬送吳使首至洛陽,明帝拜其大司馬,封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