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公元前295年,趙章得知趙武靈王與趙惠文王在沙丘遊獵,於是和田不禮趁機發動兵變,史稱沙丘之亂或者沙丘之變,可此戰隻殺死了國相肥義,沒能殺死他的弟弟趙惠文王。對此,在筆者看來,沙丘之變後,趙章和趙武靈王相繼去世…
蜀章武元年(221年),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,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,這已經是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的官職了。在蔣琬讓出益州刺史這一官職,費禕不僅擔任了這一官職,還被後主劉禪封為大將軍、尚書令等。在費禕去世後,後主劉禪…
秦惠文王十四年(前311年),遊說山東六國之後,張儀返回秦國報告,還沒走到鹹陽的時候,秦惠文王就去世了,秦武王即位。秦武王二年(前309年),張儀最終在魏國病逝,因為張儀本身就是魏國人,對此,在筆者看來,這也…
——211年),廣漢人,劉璋的部下,益州從事。對此,在筆者看來,同樣是反對劉備入蜀,黃權和王累的結局,顯然是截然不同的。非常可惜的是,劉巴等人的極力反對和勸諫,並沒有讓益州牧劉璋幡然醒悟。公元214年,劉備平…
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後,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、曹操、孫權三家瓜分,曹操占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,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,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(長沙郡、零陵郡、桂陽郡、武陵郡)。非常明顯的是,在湘水劃界後…
在越王勾踐去世後,越國從巔峰走向了衰落,並在戰國中期被楚國所吞並。越王勾踐對待文種等人才的態度,無疑是讓人心寒的,這會導致之後的人才,都更加不願意投奔本就比較偏遠的越國。勾踐之後,越國連續發生了弑君的事件,所…
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、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(208年)在長江赤壁(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)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。這,自然也意味著在孫策、孫權心目中,黃祖和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。在這場戰役中,周瑜可以說是收獲頗…
明明有兒子繼承皇帝的寶座,不過,在宋太祖趙匡胤去世後,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,這就是宋太宗。於是,孫策選擇傳位給弟弟孫權,彼時,孫權雖然也比較年輕,但是,相對於他的兒子,孫權顯然具備了執掌大權的年齡條件。對於司馬…
在三國時期,這兩個人可以稱之為“常敗將軍”,也即屢戰屢敗,最後卻都成為各自國家的大將軍,這無疑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情況了。由此,對於夏侯惇來說,不僅在和呂布的交手中失利,甚至連自己都被對方俘獲了。不得不說的是,夏…
對於孫權來說,如果不能除掉關羽,那麽他占據的荊州,也將是非常不安穩的,也即隨時有被關羽重新奪回的可能。在偷襲荊州之前,孫權就已經在和曹操聯係,甚至表達了願意臣服的態度,這是為了拉攏曹操一起對付關羽,從而增加自…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如果關羽沒有輕慢甚至威脅麋芳和傅士仁,或許就不會發生後方背叛的情況,也即關羽的高傲態度,顯然成為麋芳和傅士仁背叛劉備的原因之一。換而言之,相對於孟達、麋芳和傅士仁,黃權雖然背叛了劉備,卻沒有…
盡管很多人沒有聽過這位武將,但是,在公元212年到公元214年的益州之戰中,霍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甚至可以說沒有他,劉備難以奪取益州。對此,在筆者看來,就當時的葭萌城,不僅是劉備發起進攻的大營,也是劉備撤…
在十八路諸侯中,雖然曹操、孫堅等人主張繼續討伐董卓。初平二年(191年),韓馥、袁紹以及關東諸將商議,認為漢獻帝劉協的年齡幼小,被董卓所控製,又遠在長安,關塞相隔,不知生死,幽州牧劉虞是宗室中最賢明的,準備擁…
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,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,即前將軍張遼、右將軍樂進、安遠將軍於禁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。在曹魏五子良將中,徐晃、張遼、於禁、張郃都是降將,也即隻有樂進一人對曹操從一而終。與此相對應的…
在筆者看來,白起和商鞅,可以說是戰國時期對秦國貢獻最大的兩位大臣了。一定程度上,在秦國富強起來之後,商鞅因為立下的大功,其風頭甚至要蓋過了秦孝公。因為長平之戰後的行動,白起還和秦國宰相範雎產生了衝突,這導致白…